《秦皇岛日报》对米兰平台更名为米兰平台进行专版报道
发布:宣统部阅读:21432日期:2021年09月18日
四十二载电大风雨路 开放大学铿锵谱新篇
2021年9月10日,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秦皇岛电大)正式更名为米兰平台。秦皇岛市副市长李国强、河北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段润保共同为米兰平台揭牌。
米兰平台是河北省教育厅批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979年的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2021年6月,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米兰平台。
学校实行系统办学,在教学管理上隶属河北开放大学,并业务指导6个县区级开放大学。目前学历教育有本专科专业37个,注册在籍生1万余人;非学历教育有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教师教育、乡村振兴教育和各类职业技能及岗位培训等。建校42年来,累计学历教育毕业生10余万人,非学历教育培训100余万人次。
42年,紧随社会发展脉搏前进的米兰平台,一路击节而歌,担当如鼎,走过了她创业、创优、创新的42年。
一、创业篇(1978年—1989年)——“补偿教育”
1977年10月19日,邓小平受英国开放大学启示,批示建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远距离教学,解决“文革”后人才奇缺问题。
1978年,秦皇岛市电大工作站正式成立,1979年1月17日,我市1800人参加了首次全国电大招生考试,录取电子、机械专业脱产学员328人,英语专业不脱产学员165人。 1979年2月8日,学员们与全国42万电大生一起,聆听了华罗庚教授通过中央电视台讲授的第一节课。
1983年,秦皇岛电大河堤路校址落成。同年,接受世界银行贷款10.13万美元建设电教室,建成音、像控制闭路系统,在全省电大系统率先实现音、像统一播放功能。
1984年,秦皇岛市电大工作站转为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秦皇岛市分校,各县区电大工作站成立,形成了秦皇岛电大系统办学形式。1988年,秦皇岛市电大分校转为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成为我市第一所高等学校,填补了秦皇岛市市属高等学校的空白。
10年间,秦皇岛电大以开展成人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要任务,圆了数以千计的青年上大学的梦想,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近3000人,单科结业近2000人,为秦皇岛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了“干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有效弥补了“十年文革”造成的人才断层,为缓解改革开放初期人才严重短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篇(1990年—1999年)——多层次多渠道办学
1989年,秦皇岛电大迁址燕山大街新校区,新校址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完备。
为更好地适应秦皇岛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形势,秦皇岛电大明确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的办学方向,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办学实践。
1991年,依托秦皇岛电大成立的秦皇岛燎原广播电视大学,运用电教手段实施国家“燎原计划”。同年开始招收中专层次学员。1993年,开设专科层次的大学基础教育。1994年,招收面向农村的初中师资班脱产学生。1995年,实施“注册视听生”试点。1996年,施行自学考试与电大教育(高等专科)“两沟通”试点。学校还先后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开办研究生班。
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秦皇岛电大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坚持开放办学和灵活办学,面向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整合和利用普通高校、行业部门等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先后开办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专业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等培训。
三、特色篇(2000年—2011年)——定位远程网络教育
2000年,秦皇岛电大成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河北首批试点学校,招收本专科开放教育学员。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办学,招收本专科网络教育学员。学校投资近千万元建设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校园。在教学、管理、支持服务等方面努力探索试点项目特点,确立了“双环卫星式”教学管理模式,凸显远程网络教育特色。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
开放教育的探索实践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发展,按照学校发展思路,学校在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上亦有建树。2001年,面向秦皇岛各县区招收普通高职注册生。2003年,率先实行单独考试招生。在普通高职办学中,以实用技能培养为突破口,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实验实习场所建设,实现岗位零距离对接,不少毕业生成为相关行业的中坚力量。
因办学业绩突出,2012年2月,秦皇岛电大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荣誉称号。
四、转型篇(2012年—2021年)——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
2012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不再仅仅开展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亦成为其主体业务,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转型为实现校园教育向社会教育延伸、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电大系统中的一员,秦皇岛电大积极推进学校转型,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社会培训。
2013年,秦皇岛市教育局颁发《关于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依托秦皇岛电大成立秦皇岛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秦皇岛市社区教育学院。2014年,秦皇岛电大建设的“秦皇岛终身学习在线”平台投入使用,实现了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共享与服务,为推进多样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提供支持。到2015年底,四区三县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教育机构建立健全。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海港区荣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北戴河区为河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昌黎县为河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秦皇岛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连续多年承办“秦皇岛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建立了河北省唯一的国家级I-剪纸实验室;产生了32名国家级、省级“百姓学习之星”,15个国家级、省级“终身教育学习品牌”,17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实验项目,48个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基地,9个社区教育生态体验基地、游学基地,自主开发教材33种及136门微视频课程,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平台。
2013年,全省首家残疾人教育学院在秦皇岛电大挂牌成立,向全市有学习能力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提供高等本专科学历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秦皇岛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中专毕业生录用培训基地”“秦皇岛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秦皇岛市工信局培训基地”“秦皇岛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河北省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河北省全国网络与信息技术培训考试市级管理中心”“秦皇岛市女子学院”相继落户秦皇岛电大,每年学校组织各类培训、考试,参训参考人员达2万余人次。
2020年,秦皇岛市教育局批复依托秦皇岛电大成立市老年开放大学。为落实《秦皇岛市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8-2020年)》,努力实现我市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教育目标,秦皇岛电大着力完善适于老年人学习的软硬件建设,开展老年教育相关课题研究,依托“秦皇岛终身学习在线”搭建老年学习网络平台,扩展老年教育体验基地,逐步健全教育网络,实现老年教育全覆盖。
五、未来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这样的一所开放大学,与普通高等学校有所不同。它强调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没有围墙、超越时空限制。建设这样一所新型大学,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开放灵活、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必须以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主要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活动;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促进事业的不断发展,并在发展中解决种种历史和现实问题,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跨越。42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秦皇岛电大从筚路蓝缕谋发展到硕果累累惠民生,圆满完成了从补偿教育到终身教育的主体业务转换,为求学者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展望未来,更名后的米兰平台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实现“四个转变”,从以量图大向以质图强转变,从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偿转变,从文凭提高向技能提升转变,从线上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发挥“互联网+大学”和体系办学两大优势,努力打造“两基地一平台”。一是努力建设高质量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系统办学优势,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一体化发展。围绕我市经济发展需要、产业转型升级及各行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应用型、技能型学科专业,同时大力开展技能、业务等方面的短期培训,让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走上工作岗位,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二是打造高品质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作用,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研发更多适合老年人学习的优质课程,建立高层次高品质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教学试点,形成具有我市市域特点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经验,打造品牌项目,使社区教育成为国民学习新渠道、老年教育成为教育领域新亮点。三是建设高水平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担负公共服务中心和课程资源中心职责,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和支持。同时推进秦皇岛市学分银行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
米兰平台将努力建成一所“敬学广惠,有教无类”的老百姓身边的大学,主动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融合化教育发展趋势,营造数字化网络学习新环境,使学校成为我市终身教育的平台、在线教育的平台、灵活教育的平台和对外合作的平台,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会的有力支撑,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愿景化为现实。
米兰平台作为秦皇岛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终身教育基地,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