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职学历教育 正在招生
上开大,学知识,得文凭。

永远跟党走 人人终身学习 创建学习型城市

校园米兰(中国)

“双学双守双做”教育实践活动——新编历史京剧《走西口》观后感

发布:组宣部阅读:7128日期:2007年04月05日

一部现实主义的京剧力作
   ——观新编历史京剧《走西口》

   秦皇岛电大 张万祥

   为配合我市正在开展的“双学、双守、双做”教育实践活动,市委市政府特邀由中国京剧院、山西京剧院联合组成的大型新编历史京剧《走西口》剧组到我市演出,我有幸观看了首场演出,感慨颇多。
   首先,该剧着力反映的至诚至信的商业道德和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尤其集中表现在“焚酒”一场,当主人公常老板得知二掌柜主谋的一大批假酒将使“晋德裕”的信誉毁于一旦,不顾众股东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将价值数万大洋的假酒付之一炬,并将与自己共患难20余年的二掌柜“炒了鱿鱼”,这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诸多领域(如食品、烟草、医药乃至教育)中假货冲斥,骗局频演,上下串通,坑害消费者的丑恶行径,正是一剂强有力的醒世良药,加之舞台上几位优秀演员精彩表演,使得该场戏感人至深,回味无穷,在这里,该剧的主创人员通过对晋商“诚信至上”精神的宣扬,有针对性地对“古为今用”进行了绝妙的诠释,真正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与此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倡导的“创新”理念,《走西口》的主创们也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敢于在逆境中冷静面对,积极思考,勇于开拓,眼光远大的商界精英,这对于当前我国处于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困难,乃至旧渣泛起的时候,作为社会改革的主体,我们应持什么态度,是知难而进,开拓新局面,继续发展,还是在困难挫折面前畏首畏尾,守缺抱残,坐失良机,甘居落后,常老板的所作所为,不亏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和现实的典型!
   其次,《走西口》之所以能收到摧人泪下的感人效果,这与该剧组强大的演员阵容和精彩表演乃至唱腔设计,舞美、伴奏的配合是分不开的,令人惊喜的是该剧主创人员包括了当今京剧界最优秀的几位“头牌”,如最当红的余派老生于魁智、梅派青衣李胜素、李派老旦袁慧琴、马派老生朱强、苟派花旦管波、裘派花脸舒桐、程派青衣刘桂娟等,他们清一色的国家一级演员和梅花奖得主,还是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的优秀毕业生。
   正是有了这一批当红演员的参演,并通过他们精到的“唱念做打”,原汁原味的流派风格,使得原本情理兼备的剧情设计,越发显得丰富厚重。于魁智的高亢清越的天赋嗓音唱出了主人公聪颖豁达,刚毅不屈,勇往直前的性格和情操;刘桂娟委婉哀怨如泣如诉的“程腔”道出了一位知情达理,贤惠孝顺的“贤内助”心声;李胜喜的悠扬动听,华美无饰的“梅韵”,表达出女主人公光明磊落,嫉恶如仇的胸襟;舒桐的声若洪钟,掷地金石的“裘味”活脱脱刻画出一位情深义重,刚直不阿,知错必改,好汉做事好汉当的山西汉子的形象。众多“大腕”、“红角”与优秀剧本的结合,方能成为被大众接受的艺术,同样,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京剧“国粹”,只有与时俱进,溶入社会发展潮流,才能焕发出时代的异彩。
   作为常老板的山西同乡,作为一个略识皮簧的京剧票友,看了《走西口》,我为晋商的诚信精神叫好,为于魁智们的精神表演叫好!为京剧发展的美好前程叫好!更为诚信之风吹遍神州叫好!



   弘扬《走西口》所表现的晋商精神


   秦皇岛电大 刘光

   3月31日晚上,我们在工人文化宫观看了京剧《走西口》。这出由山西省京剧院、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联合推出的大型新编历史京剧,演出阵容非常强大。乐队就有70多人,演员中多是当前我国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有最负盛名的老生于魁智,有最好的梅派青衣李胜素,还有刘桂娟、管波、舒桐、袁素琴、朱强等优秀演员。在我们秦皇岛市的舞台上,能亲眼看到这些艺术家的真实表演,的确是非常难得的幸运。如果不是市委、市政府特邀剧组来我市演出,恐怕很少观看到这样的演出,领略到如此众多名家的风采。
   《走西口》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末年。剧中提到,“康熙皇帝平定了准葛尔,打开了与俄国的通商道路。”那时候的中国,结束了明末的战乱,收复了台湾,剿灭了多年在蒙古大漠兴风作浪的准葛尔汗葛尔丹。中国成为空前强大的大一统国家。山西商人,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了历时数百年的晋商辉煌。他们紧紧抓住历史时机,艰苦创业,不怕苦难和艰险,从挑担、推车、打短工、卖豆腐开始,以笃诚信、耐劳苦的信念,做起了南货北运,北货南运的生意。同时创造了以儒治商、以义制利的晋商文化,也创造了勤奋敬业、开拓诚信的晋商精神。为我们今天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干事、创业、为民,留下了值得学习和继承的宝贵财富。
   这些财富在京剧《走西口》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独具慧眼,抓住商机
   当时的中国,逐步由战乱变为稳定。天下大定,生产恢复,人民正常生活得到保障,商业开始发达。晋商独具慧眼,看准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住不放。走出了一条通向遥远的沙皇俄国的通商之路。
   正如剧中人说到的,俄罗斯需要的是中国的茶叶、丝绸,而他们那里的皮毛等当地产品,到我们这里也能够买个好价钱。
这样的商机,需要有见识的人才能看到,也需要有胆量的人,才能抓住。而晋商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常雨桥、钟雪儿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2、不畏艰险,勇于创业
   有见识、有胆量,还需要敢冒风险勇于创业的精神,才能去实践。走西口,创大漠,一去三年五载,远离家乡,前途莫测,吃饭喝水没有保障,不知什么时候遇到沙暴,不知哪个地方突然出现抢匪,人的生命和所带的大宗货物都处在高度的风险之中。要不要去?敢不敢去?只有晋商做出了选择,只有常雨桥,钟雪儿为代表的晋商走上了这条路。
   3、信誉第一、诚实经商
   走上这条路,能不能成功,更需要精心谨慎地把握。走如此远的路,冒如此大的风险,能不能成功,光靠信心不行,光靠勇敢不行,必须有正确的策略。这个策略就是“信誉第一,诚实经商”。试想,几千里路长途跋涉,人和骆驼经历千辛万苦,路上不知遇到几死几生,而带去的价值几十万两银子的货物都是假货,是一个什么景象?所以,晋商视诚信比生命更重要。因此,常雨桥在回家为母亲祝寿时,收到不明身份的人送来一块黑匾,他不是先要弄清是什么人送来的,也不是要弄清送匾的人与他有什么仇隙,而是先要查清自己的商号里有多少掺假的油,而且立即集中起来,大张旗鼓地把它烧掉,不计金钱上的损失,而要弥补信誉上的损失。这样的经商策略,是晋商走向成功的法宝,也是所有成功商人必须坚守的信条。
   4、团结一心,形成合力
   晋商的成功,不是一两个人的成功,他们在当时的中国,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络,并且许多成功的商号,在国外也建立分号。他们建立起强大的商业集团,也建立了当时在世界上领先的信用规则,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先驱。
   这个历史事实表明,晋商的成功,除了前面我们分析的因素之外,团结一心,形成合力,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他们摒弃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商业陋俗,把心思全部投入到事业上。这在常雨桥、石墩子、钟雪儿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论遇到什么事件,不论遇到什么艰险,都是互相信任,互相帮扶,同渡危机,同闯难关,最终使事业发达,力量强大。
   《走西口》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剧,是一部优秀的京剧。观看了这样的艺术精品,不仅使我们得到了美好的艺术享受,更受到了以儒治商,以义制利的优秀传统教育。激励我们在工作中,弘扬开拓进取、诚实守信的晋商精神,肩负起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社会,构建和谐秦皇岛的历史使命。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信息随身看

试试用手机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查看此页面。